2016年4月6日星期三

文化研究

這個學期教一個文學藝術作品欣賞的課程,不幸地學生都很熱衷於套用多年來學過的中國文化特質、中西文化比較、文化研究理論,胡言亂語,有時真是慘不忍睹。

想叫他們認真看一個作品本身,檢視技巧風格,欣賞文辭節奏,不出大言,少講主旨寓意,難於登天。

但這個情形越想越合理。

在文學藝術範疇,大學生產的是評論人,不是創作者。因為創作不能靠講授課大量生產,只能小規模傳授。

不創作而搞一大堆理論,容易越趨囈語。在這方面集大成者,就是文化研究。

其實想辦法構作一個普遍適用的理論去討論文化,也是一件好事,但為了廣泛應用,常常不是言辭空廢就是概念扭曲。

本來,討論文化,要有豐富語言文學歷史器用知識;討論藝術,要有經驗浸淫,了解創作媒介的特點和制約,但文化研究手到拿來,將一切化約為權力關係、社會教化。人沒有自主,文學藝術沒有客觀好壞,不用巧手妙心。一切高下都由權力關係決定。

既然都是權力關係,就不用認真了解研究,將文化研究理論的字眼項目套用一下,就成一篇論文,以至用程式生產也似模似樣。

但寫作者(包括修讀文化研究科目的學生)並沒發現這一點,堆砌成論文後成就感滿瀉,飄飄然自覺進入學術殿堂。知識要求低,頭腦要求低,成就感卻高,於是受歡迎。

文化研究最成功之處就是實現了自己的理論,建立者陳構了文化研究這樣一個空洞蒼白的學科,但又得到欣賞仰望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